職場與家務同樣損身心 促視家職者為勞工
本機構聯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發佈研究,比較全職家庭工作者(家職)與兼顧職場及家務者(雙職)婦女的肌肉骨骼勞損情況。研究共訪問160位年齡介乎25至57歲家職及雙職婦女,比較兩者在工時、工作姿勢、身體健康及心理負擔四個方面的差異。結果顯示,兩個組別的受訪者每天均須工作超過11小時,雙職婦女每天分別平均分配5.4及6.4小時於家庭及在職工作。她們絕大部分每週皆須工作7天。在絕大部分比較項目中,兩組在大部分項目上皆無顯著差異。反映不論照顧家庭還是在職場工作,均對婦女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構成損傷及負擔。值得留意的是,因照顧家庭引致損傷及壓力程度更嚴重,可見家庭工作的辛勞不比在職工作輕。社築同夢發言人建議社會應把家庭照顧者同樣視為勞工,在討論勞工相關保障和政策也應將其納入諮詢對象,同時呼籲社會關注勞工勞損問題。
在前線服務時發現勞工普遍欠缺保障,身體勞損問題常被忽視,威脅勞工健康,所以與理大護理學院合作,調查基層勞工的身心健康狀況,從勞損角度切入探討勞工保障問題。是次調查對象包括照顧家庭的勞動者,我們認爲,照顧家庭也是一份工作,任何有關勞工議題都不應忽略家庭工作者。
是次研究把受訪婦女劃分為兩個組別:「家職」,即全職從事無薪家庭工作;及「雙職」,即兼任外出在職受薪工作及無薪家庭工作。前者有120 位,後者有40 位。整體而言,受訪婦女學歷普遍為中學程度,絕大部分為非香港出生,平均居港超過7.6 年,現居於深水埗劏房,育有子女人數為1-2名。按組別劃分,雙職婦女年齡平均數41.9 歲,統計顯著地略高於家職的39.6歲。婚姻方面,雙職組別有更多單親家庭(45%),比家職多近一倍(27.5%),惟統計學上顯示兩者婚姻狀態無顯著差別。
受訪者每日工作近12 小時 多從事勞動密集工種
雙職婦女的職業大多為飲食業(32.5%)、清潔(12.5%)及零售(12.5%)。她們大部分為兼職或散工形式受聘,只有約3 成爲全職,平均每日上班6.4 小時,每週4-5 天。若加上放工後回家做家務的時間,每天平均工時約11.8 小時。家職婦女每日亦須花費11.8 小時照顧家人及處理家務。超過7成受訪者表示每天都要做家務,可謂全年無休。照顧家庭感到更大壓力且更低滿意度研究探討婦女們對工作的感受。對於家務看法,兩個組別做家務感到吃力程度為4.3至5分(0分為極少吃力,10分為極吃力);對家務滿意程度方面,35%至45%受訪者對家務感到不滿或非常不滿,54%至65%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兩者自評家務能力均超過6.6/10分;此外,超過70%受訪者表示做家務使她們感到壓力或非常有壓力。就統計而言,上述指標均無顯著差異,換言之,家務均對婦女構成近似的心理負擔。值得留意的是,在雙職婦女組別中,只有54%表示外出工作對她們構成壓力或非常有壓力;只有22.5%對外出工作的滿意程度感到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反映比起在職工作,受訪者對於家務有著更強烈的負面感受。在職在家工作均出現不良工作姿勢及不恰當的工作環境針對工作姿勢及環境,家職婦女有大概一半工時須「站著」、「走」、「在有限空間工作情況下工作」;大概25%工時須「推或拉物體」、「舉起或攜帶物品」、「坐著」、「爬樓梯」、 「使用無法調整高度的工具(例如,過高或過低的儲物箱)」、「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工作」、「在起重或移動設備不足的環境中工作」、「前傾時間較長(約45°)」、「長時間扭曲或旋轉身體」、「長時間側彎」、「長時間蹲著」。至於雙職婦女,一半工時須「站著」、「走」;大概25%工時須「推或拉物體」、「舉起或攜帶物品」、「坐著」、「爬樓梯」、「長時間扭曲或旋轉身體」。數據顯示,家職婦女工作過程中有更多不良工作姿勢。
不良工作姿勢及環境很可能引致勞損痛症問題
不良姿勢及工作環境引致身體勞損。整體而言,超過9成受訪者都至少有一個身體肌肉骨骼痛症部位不適。最多受訪者出現勞損的三個部位為:肩膊、下背及頸椎部位。家職婦女較嚴重的勞損部位多集中在肩膊及下背;雙職組別則集中在下背、手肘及前臂。因身體不適引起的苦惱/煩惱程度達至中度以至非常極端程度方面,家職婦女 (70.8%)比雙職婦女 (57.5%) 較多。以上在統計學上並無顯著差異性,惟獨家職婦女顯著地有更多臀部或大腿不適情況出現。兩組受訪者均自覺肌肉骨骼痛症由工作引致。有66.5%家職婦女表示肌肉骨骼痛症由家庭工作引致;而雙職婦女中亦有77.5%表示肌肉骨骼痛症乃由外出工作引致,同時亦有超過57.5%表示肌肉骨骼痛症由家庭工作引致。兩者無顯著差異,反映無論在家還是外出工作均會對受訪婦女構成勞損健康問題。
日常鮮有處理肌肉勞損
近7 成受訪者表示自己從沒或甚少從事中等強度運動。這或許跟她們每天均須工作11 小時有關。在機構針對勞損健康的服務經驗中,也留意到不少街坊對勞損相關認知十分有限,不知道問題成因及解決方法。以至於經常「積勞成疾」,直至痛到無法忍受才求醫。如何鼓勵勞動者從源頭解決痛症,並透過運動改善身體狀態,也是處理基層勞損健康問題的重點。
個案分享:照顧家庭屬於工作 望社會肯定和尊重
發佈會邀請了兩位受訪者作分享,雙職婦女Lala 分享,她每周從事4-5天兼職樓面工作,每日工作4小時,同時承擔家庭照顧責任。她視家庭工作為另一份職業,但因勞損問題深受困擾,盼社會認可家庭工作的價值。Ann目前是家職婦女,形容自己每日工作24小時,只有很少休息時間,照顧家庭的工作令自己很多身體部位出現勞損,包括頸部、肩膊、腰部和膝蓋。她認為家庭工作同樣辛苦,如果沒有家庭工作者照顧孩子或其他家人,照顧的責任會落在政府上,她希望社會能肯定家庭工作者的努力和價值,家庭工作亦應被看待成工作。
總結:外出工作和在家工作者皆受勞損之苦 家職者應同受保障
從是次調查得知無論外出工作還是照顧家庭的勞工,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身體損傷以及心理負擔。家職工作常被誤解是一份輕鬆的工作,但結果反映家職工作對受訪者的負面影響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健康影響而言,兩份工作近乎無差異,因此兩者應該受同等尊重及保障。
本機構呼籲並建議:一方面,社會及政府在未來應多關注勞工勞損問題,可以考慮提供更多資源在預防及改善勞工的勞損,例如舉辧勞損教育講座及開辦伸展運動班等;另一方面,社會應將家庭工作同等視為工作,在討論勞工保障及相關政策的時候,應該將家職工作者也納入持份者,建議不同團體在進行勞工相關研究時,亦應將勞工定義擴大至包括家庭工作,專為在職人士處理與工作相關疾病的職業健康診所,可考慮將服務對象擴展到家職人士。長遠而言,政府應考慮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確保家職人士的退休生活都得以受保障。
相關報道:
痛症|家職及雙職婦女至少一部位肌肉骨骼痛 家庭主婦一動作致臀部勞損